阅读下面材料,然后答题:
于是入朝见威王,曰:“臣诚知不如徐公美。臣之妻私臣,臣之妾畏臣,臣之客欲有求于臣,皆以美于徐公。今齐地方千里,百二十城,宫妇左右莫不私王,朝廷之臣莫不畏王,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:由此观之,王之蔽甚矣。”王曰:“善。”乃下令:“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,受上赏;上书谏寡人者,受中赏;能谤讥于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”令初下,群臣进谏,门庭若市;数月之后,时时而间进;期年之后,虽欲言,无可进者。
1.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。
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时时而间进
2. 翻译下面的句子。
期年之后,虽欲言,无可进者。
3. 文中齐威王和邹忌,你更欣赏那一位?说说你的看法。
三问: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,且自鸣得意的.问话脱口而出,喜形于色,对妻子充满了亲昵无间的感情;第二问应带有疑虑,并且急于知道结果,语气是严肃、疑虑、急切的.第三问是邹忌与客人闲聊时的发问,语气比较平。
三问三答:邹忌与徐公比美,分别问妻、妾、客(三问)“我孰与城北徐公美?”“吾孰与徐公美?”“吾与徐公孰美?”,分别得到不同的回答(三答)“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?”“徐公何能及君?”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。”。
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这篇课文选自《战国策》。邹忌通过一件日常小事(比美)联想到国家大事,以讲自己的切身体会,以事设喻,巧妙地劝谏齐威王,结果是齐威王纳谏除弊,政治清明,使齐国国势强盛,威震诸侯。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,语言浅显易懂。在重章叠唱似的简短对话中,人物却形神毕肖。故事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。
第一段:进谏的缘起。邹忌与徐公比美,发觉受蒙蔽,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,并决定“入朝见威王”。
第二段:进谏的内容。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,用自己的切身体会,以事设喻,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。
第三段:纳谏的举措及结果。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,立即颁布政令,悬赏求谏。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政治清明,使齐国国势强盛,威震诸侯。